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什么投降?
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什么投降? 曹爽在高平陵之变中选择投降,这引发了人们对他投降的原因的疑问。曹爽作为魏国的大将军和都督中外诸军事,本应具备一定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为何最终选择投降司马懿呢? 首先,曹爽在高平陵之变前的政治地位已经受到了严重削弱。在曹爽执政期间,他对士族和宗室进行了严厉打压,导致曹家与司马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曹爽天真地以为司马懿已经是个将死之人,同时曹家和司马家是故交,因此他以为司马懿会接受他的要求,恢复到曹操时代士族和宗室力量的平衡状态。
然而,曹爽低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也没有意识到司马懿的野心和能力。因此,曹爽的幼稚和对政治斗争的低估成为了他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曹爽在高平陵之变发生时并没有掌握充足的军事实力来与司马懿抗衡。虽然曹爽在洛阳附近拥有一定的兵力,但是司马懿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曹爽在高平陵之变发生时,他和他的弟弟曹羲、曹训等人都陪着曹芳去扫墓,没有带太多的军队。而司马懿在曾经担任过中护军和护军将军的太尉蒋济的帮助下,接管了洛阳的驻军。曹爽得知司马懿发动政变后,只能临时征发屯田士卒修筑营垒自卫,可见他的兵力相对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曹爽拒绝交出兵权,司马懿肯定不会手软,会派出军队直接攻击曹爽。
而且司马懿在军事能力上远远超过曹爽,曹爽几乎没有胜利的机会。因此,曹爽选择投降也是出于无奈之举。 此外,即使曹爽逃到许昌,他也难以与司马懿抗衡。曹爽在许昌难以得到其他地方大员的支持。
司马懿在掌握了洛阳驻军后,驻军洛水,切断了曹爽西去的道路,短时间内不可能得到其他地方军队的支持。而且,曹爽在执政期间对士族和宗室进行了打压,导致他在魏国内部的支持者大大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曹爽即使逃脱了司马懿的追杀,也很难得到其他大员的支持,兵败的可能性极大。 综上所述,高平陵之变曹爽选择投降的原因主要有:曹爽对政治斗争的低估和幼稚、没有掌握充足的军事实力与司马懿抗衡、在许昌难以得到其他大员的支持等。
这些因素使得曹爽最终选择投降,以保全自己的性命。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什么投降? 除了前文中提到的原因,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对曹爽选择投降起到了影响。 首先,曹爽在高平陵之变前的军事准备不足。曹爽在洛阳附近并没有准备足够的军队来应对司马懿的进攻。
他在得知司马懿发动政变后,只能临时征发屯田士卒修筑营垒自卫。这表明曹爽在军事方面的准备不够充分,无法对抗司马懿的军事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曹爽选择投降也是因为他没有足够的实力来与司马懿对抗。 其次,曹爽在政治上孤立无援。
曹爽在执政期间对士族和宗室进行了打压,导致他失去了很多支持者。他任用的大臣大多是世家子弟,缺乏实际才能,这使得他在朝中失去了很多忠诚的支持。此外,曹爽在权力运作上也存在问题,他对太后和其他重要大臣的不尊重,使得他在政治上孤立无援。在高平陵之变发生时,曹爽没有得到足够多的支持,这进一步削弱了他与司马懿对抗的能力。
此外,曹爽在高平陵之变中也没有得到太后的支持。太后是曹魏的实际掌权者,她的支持对于曹爽来说至关重要。然而,曹爽在执政期间对太后不敬,甚至排挤太后的亲信,这导致太后对曹爽的不满。在高平陵之变发生时,太后没有站在曹爽一方,这使得曹爽在政治上更加孤立。
综上所述,高平陵之变曹爽选择投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曹爽对政治斗争的低估和幼稚、缺乏足够的军事实力、政治上的孤立无援外,还包括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准备不足以及没有得到太后的支持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曹爽最终选择投降,以保全自己的性命。。